發布時間:2021-05-02 發布人: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開展“我為群衆辦實事,争做貢獻暖暨南”實踐活動,培養暨大附中同學們的科學興趣,4月28日,在暨大附中輔導員譚松菊老師的帶領,參加“攬暨南創新魂,築少年強國夢”研學活動的附中同學來到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李曉江教授研究團隊進行學習和參觀,李曉江實驗室黨小組的黨員組織研究院師生對此做了充分準備,并對附中同學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李曉江教授為同學們帶來了專業又不失幽默的開場白,介紹了在腦科學的研究中,動物模型特别是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的關鍵性和必要性,并以本團隊在豬模型和猴模型上的成果,簡述了動物模型構建的技術路線。
黨小組成員闫森老師向學生們講解了亨廷頓舞蹈症的症狀和表型。團隊通過建立豬的亨廷頓模型,成功模拟了人類亨廷頓舞蹈症的疾病表現和進程,并在後續治療中取得一定進展。
楊甦老師由人的學習和記憶引入,介紹了大腦海馬區在學習記憶方面相關的研究進展,并簡要介紹了如何設計行為學實驗去觀察動物模型的行為學表現,從而探索大腦學習記憶的功能如何實現以及如何被幹預和影響。
李邦博士展示了幾個猴模型行為學實驗視頻,向同學們介紹了如何通過行為表現去觀察模型動物的學習和記憶。這些視頻也讓附中學子們更加直觀地了解到非人靈長類動物和人類在思考和行為上的相似性。
整個過程中,附中學子認真聽講并記錄,對不理解的地方,積極發問。老師們熱情講解,現場掌聲不斷,笑聲不息。通過這樣的交流方式,充分激發了同學們對科學的好奇心和對科研的興趣。
最後,在楊甦老師帶領下,同學們參觀了實驗室,面對實驗室新奇的實驗設備,現場同學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在李世華教授的提議下,同學們親自動手,制作了具有特殊意義的“手模”——在瓊脂平闆上按下屬于自己的專屬手印,在歡聲笑語中為本次活動畫下了圓滿的句号。
(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黨支部)